0898-08980898

PG电子(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NEWS

化工研究必看:大化工研究体系和框架

首页 > PG电子(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 行业资讯

  PG电子日下午,“混沌天成能源化工产业精英论坛暨杭州营业部开业庆典”在杭州举行,在论坛中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主题为“大化工研究体系和框架”。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的课题可能不像杨老师这么清晰,整个大化工的研究体系很符合“混沌”两个字。这是什么概念?混沌的状态不单是研究体系、市场体系,以及在整个市场交易体系中都是混沌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外,整个原油做得好的,除了大的石化企业,做得好的大的世界级的公司都会交易很多煤炭原油等,他们没有国内这么多甲醇、塑料、乙烯,也没有国内这么疯狂的投资气氛。我们公司做塑料现货、甲醇以及一些细分的化工产品,但我们又没有能力做原油、石油。其实资源最丰富的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但是他们不愿意干这个活,所以整个市场是混沌的。整个能源化工市场是没有充分竞争过的市场,如果是有色金属行业,数得出来的几家,农产品也是市场瓜分。所以整个能源化工市场是混沌的市场。我们远大这么点业绩也可以排在化工行业的前几名,所以大家的成长空间很大。

  从我的角度来讲,没有可以学习的对象,标的物和参考单位都没有,所以我们的东西未必是正确的,只是远大对市场的自我认识,并不代表所谓的真理。第二,我是交易者,让我谈研究的体系我怕自己表达不清楚,表达最清楚的是买卖,所以不一定可以表达清楚,所以大家不要认为这是一个专家的报告。

  研究根本的目的是找到价格波动的驱动力,驱动力的来源主要供求关系转变影响价格。

  宏观上,最终会体现在供求关系上,供应、需求、库存,最终和中间的价格发生关系。供应的评估也好,需求的评估也好,库存的评估也好,从我们的理解来讲,我们最好跟踪库存的变化。库存的变化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是最直观地反映供求关系的结果,从供应和需求的关系来看,把不可流动的库存变成可流动的就是供应增加。我们还认为,当可流通的库存变成不可流通的时候,就是需求。

  。供求关系上,当有成本和利润的时候,会把供应端显现出来。成本有不同的定义,在这么差的宏观条件下,最后很多产业比拼地是现金成本,当整个产业相对比较好的时候,我们更多会考虑完全成本和默认成本。这是产业的格局。当供应跌破现金成本的时候,供应发生了明显的紧缩。在这个之前,我们要细看,在没有跌破现金成本,或者在完全成本以上的时候,可以看它的利润有多少,订单有多少,淡旺季、替代,发生的价格之间有什么替代需求等等。在需求方面,有逻辑需求,有来自行业层面的,有来自市场方面的,还有绝对价值投资方面的。金融需求方面,会发生一些事情,交换的需求特别明显。整个化工市场来看,整个国内交易体系中,基本金属的交易量没有破,黑色是缩量的,唯独化工,所有的需求都在持仓。

  自上而下,从行业来讲,行业大体有利润,只是分上游中游或下游。如果这个产业链有条件破解的话,可以看到,横向的是平衡的利益。2015年会有很多化工品上市,包括甲苯、二甲苯等,还有原来的PE、甲醇,甲醇交易很活跃。我们的理解是,上下行业利润的变化和分布可以更加容易理解,从这里上面赚钱相对来说碰到的竞争选手会更多,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有很多实体和实货,我们更愿意从横向上获得一些机会。举个例子,以塑料为例,横向的是品种之间的结构机会,在我们可以把握或者我们确定性机会多一些的时候,从决定价格的判断来说,对人员和组织的要求很高。对横向要求的把握比较简单,可以不考虑宏观,也不考虑央行的降息或者是原油的涨跌。另外,很多是未上市的品质,最弱的是PP拉丝,第二是PP纤维,最强是PE透明丝。未来,我们不认为我们有很强的能力,一直可以战胜市场或者一直可以判断趋势,我们更多希望可以找一些对趋势把握比较弱的,纵轴会减少一些交易,在横向上多找一些交易机会。在整个化工研究体系中,我们尽可能找这样的机会,比如大类方面,液体和固体,PP方面有煤化工的,还有天然气的、原油的,从三个不同的垂直链条里不同的结构性的机会找原油系统的机会,我们认为在未来低增长的条件下,波动力度么大,我们会选择一些横向的,或者在几个大类之间的横向的交易体系,我们会做相关的研究。

  以PE为例,我们把工作细分到上游、中游,以及生产状况,产品订单,行业形态,在未来会把行业相关的股票加进去,它也是资产,行业相关的股票也是下游的品种。通过下游的调研也好,整个链条的研究也好,相对来说,我们能够赢得一些和市场上不太具有竞争优势的或者不太容易得到行业的具体信息的投资者的比赛,我们会跑赢他们。在整个线性的共性表中,中期来看,我们会判断出来12月份偏强,1月份有少量的增加,2月份有明显的增加,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这个产品是相对比较困难的时候,后面就是降库存的阶段。有了这个研究,我们在大的方向上不太会出错。

  随着原油的下跌,随着整个化工产品的不断下跌,大家会关注一些回料,这个课题可能是回料的替代点和量,一定会决定整个塑料PE的价格底部在哪里,或者未来反弹的力度有多大,但要搞清楚回料的东西的定性或者定量是巨大的工作量。全中国还没有一家企业完成了这个调研,我们也才开始,我们有大量的人员、业务员以及很好合作仓储、物流以及生产回料的企业,如果要搞清楚这个课题,还需要两到三个月,所以这个市场还在混沌的状态。

  整个组织框架从研究的角度来讲,我们会分两类。不过在我们产业链里只能做到一个研究,如果在产业链有优势的话,我们可以做市场信息。远大做化工方面的有两三百人,里面一半可能是后勤人员,一半是业务人员,我们有100个市场信息员。我们中心有20多个人,一半多是研究员,还有一半是进行策略的人员。我们这样的企业在产业链可能只能这样做,但私人投资者很难复制或者拷贝,不是每个企业像我们这样有100多个“工兵”。

  关于期现结合,最后利差肯定是回归的。以线为例,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得库存得天下”,如果库存可以搞清楚,一定有很好的结果。我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